開箱
-
華碩ASUS Z170 Deluxe實測開箱,玩家級全方位主機板!
晶片在主流市場中被定位在最高檔產品,選擇購買Intel Z系列晶片主機板的消費者,通常也會搭配可超頻或規格較高的處理器,透過參數調整或是主機板內建的自動調教功能,讓系統效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,ASUS在本次Z170主機板的產品規劃,除了ROG與Pro Gaming系列都有產品之外,一般市場主流的Signature系列(原Channel系列),也會依照不同市場需求,在主機板型號以E、A、P與K,搭配Deluxe、PRO或PLUS做結尾,來區隔不同產品差異。 華碩ASUS Z170 Deluxe主機板,就屬於ASUS的Signature主機板的旗艦款式,只有最高檔的Z系列晶片主機板才會推出Deluxe主機板,最新設計的Z170-Deluxe就是一張擁有旗艦身份,搭載多樣最新技術的主機板,玩家們利用Z170-Deluxe主機板,不僅能組成強調效能運算的電腦平台,透過軟體搭配連線,同時也可以成為家用多媒體資訊中心。 ASUS Z170-Deluxe主機板在處理器的供電上,設計了20相供電,在大量分散電源輸入的設計,並且搭配大面積覆蓋的散熱片和熱導管,讓Z170-Deluxe主機板提供優異的超頻基礎,針對超頻應用上,ASUS 以TPU、EPU與Pro Clock構成一組有效的超頻系統,搭配上研發人員以精密偵測調教,建立起的一套超頻規則(OC Rule),透過TPU發號,讓EPU與Pro Clock分別在電壓供給和時脈調整兵分兩路,有效拉升處理器工作時脈,即使不熟悉超頻的電腦使用者,都可以利用Z170-Deluxe主機板做出精準的調校,不僅是將處理器工作效能提升到極限,還可以兼顧穩定性,以最佳狀態面對各式各樣繁雜工作。 Intel本次在Z170晶片中設計了20條的PCIe通道,如此設計除了有助於顯示卡傳輸資料外,對於以PCIe通道為基礎的M.2和SATA Express兩項新興介面,新擴增的通道數量,也讓固態硬碟可以擺脫SATA傳輸瓶頸,利用M.2甚至M.2磁碟陣列方式,讓傳輸速度繼續向上發展,Z170-Deluxe本身具備一個M.2介面外,包裝內也額外提供M.2轉接卡,另外也提供M.2轉U.2設計,發揮NVMe固態硬碟效果,善用Z170內建的寬闊PCIe通道,提升系統傳輸效能。 ASUS Z170-Deluxe主機板後方提供豐富多種連接埠,值得一提的就是6個USB 3.1設計,包含5個USB Type-A與1個USB Type-C,從過往USB發展經驗延伸到未來,USB 3.1必然會成為市場主流傳輸,Z170 Deluxe本身內建6個USB 3.1,無論是資料傳輸或是裝置充電,在未來絕對會有感受到其介面帶來的便利性。 除了後方6個USB 3.1,在網際網路連線上,後方具備2個Gigabit的RJ-45連接埠,採用Intel網路晶片,Z170-Deluxe本身也支援802.11ac無線網路,採用Broadcom晶片,無線傳輸速度最高達到1300Mbps,對於在區域網路內傳遞檔案或是影音串流,都能維持穩定且的傳輸效果。 Z170-Deluxe在影音輸出上,具有HDMI與DisplayPort各一個,另外在聲音輸出方面,Z170-Deluxe採用Crystal Sound聲音技術,採用Realtek ALC1150音效晶片,可以8聲道輸出,並支援DTS Connect與DTS Studio Sound,對於有影音需求的玩家,可藉由Z170-Deluxe打造出不錯的影音主機。 雖然目前行動裝置盛行,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,但是許多應用仍須倚賴桌上型電腦上,例如下載大量檔案、資料備份或是交換,而資料交換當中,影音串流就是其中一項應用,搭配ASUS原廠設計的Mobo Connect或HyStream,玩家可以利用Mobo Connect程式,讓鍵盤滑鼠也可以操作手機,而HyStream則是讓手機畫面與電腦螢幕上同步顯示,並將影音資訊,傳回電腦上,並支援即時播放瀏覽影片或是照片等,玩家們也可以利用內建的HomeCloud程式,啟用當中的Media Streamer功能,就能選擇電腦中的影音資訊並且播出。 ASUS Z170-Deluxe主機板是一張極具未來發展性的主機板,包含支援6個USB 3.1,另外也提供2個M.2介面,還有附贈一個M.2轉U.2的轉接卡,搭配原有的SATA與SATA Express連接埠,讓玩家在資料儲存與傳輸上可以享受到十分萬全的設計,網路部分也提供了雙有線網路,以及一組802.11ac的無線網路,雙介面設計,即使是利用不同方式,但同樣可以享受到順暢的網路連線。提供優異的電源管理與超頻設計,讓處理器可以發揮出更強大的運算效能,搭配Crystal Sound聲音技術,以及影音輸出,可打造強悍的影音主機,玩家也可利用ASUS獨家的連線功能,讓手機與平板和Z170-Deluxe主機板結合,進行畫面同步、資料共享與即時串流影音,讓個人電腦不再僅限傳統應用,更是行動裝置的影音資訊站。 整體來說,這是一款玩家級全方位主機板! 廠商名稱:ASUS -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93-456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主機板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】:
-
技嘉GIGABYTE GA-H170-Gaming 3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主板優質選擇!
想要升級Intel Skylake處理器,除了選購搭載Intel Z170晶片組之外,還可以選購搭載Intel H170、B150或H110晶片組的主機板。其中H170晶片與Z170晶片組的差異很小,主要在於H170晶片不支援超頻,如果您只想穩穩使用電腦主機,不超頻的話,H170晶片組主機板是相當不錯的選擇。如果只是想要組裝一台效能強近的Skylake電競主機,H170主機板的C/P值也更高,因此針對這樣的遊戲玩家,技嘉推出了搭載Intel H170晶片組的GA-H170-Gaming 3主機板。 技嘉GIGABYTE GA-H170-Gaming 3主機板屬於G1遊戲玩家系列,是專為遊戲玩家所設計的主機板。搭載Intel H170晶片組,支援Intel Skylake處理器,根據記憶體插槽的規格不同,有支援DDR4的GA-H170-Gaming 3以及支援DDR3的GA-H170-Gaming 3 DDR3,廠商這次送測的則是支援DDR4的版本。 技嘉GA-H170 Gaming 3的UEFI BIOS畫面與之前所測試過的技嘉Z170主機板有很大的不同,採用比較接近傳統BIOS介面的分頁式設計,雖然介面上還是有經過美化設計,但黑白灰的顏色搭配,整體看起來有些暗沉。由於此款主機板屬於中階產品,主打遊戲玩家,如果能在介面上,加入更鮮豔的色彩以及更圖形化設計,會讓遊戲玩家更容易更改BIOS設定,畫面看起來也會更美觀。 在工具程式部分,技嘉提供了APP Center、@BIOS、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、Smart Recovery、USB Blocker、On/Off Charge、Ambient LED、Easy Tune等軟體。建議您先下載APP Center程式,透過此程式就可以快速下載最新驅動程式以及其他工具程式,省下搜尋與個別下載與安裝的麻煩。 在效能測試方面,編輯使用了下列的測試配備。從測試數據來看,Intel H170主機板也能提供不錯的效能。測試時採用BIOS預設值,開機進入系統後,CPU-Z測得之CPU時脈為3998.04MHz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6700K @ 4.0 GHz/4.2GHz (Turbo) 主機板:技嘉GA-H170 Gaming 3 (BIOS:2,08/28/2015) 記憶體:ADATA XPG Z1 DDR4-2133 @ 1066MHz 16GB (8GB×2) 顯示卡:MSI GTX 950 GAMING 2G SSD:OCZ TRION 100 960GB(系統) 電源供應器:ENERMAX Platimax 1350W 這次實測開箱了技嘉GIGABYTE GA-H170-Gaming 3主機板,除了高檔用料,電競級硬體支援,並看到了創新的不銹鋼全包覆式PCIe強化裝甲插槽,該有的都有,一應俱全。 整體來說,這是中階電競主板優質選擇! 廠商名稱:GIGABYTE -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79-800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主機板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】:
-
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,僅0.5公升迷你電腦!
迷你電腦世界的王者浩鑫科技,推出了全新的Shuttle XPC nano,第一款機種型號為NC01U,體積僅0.5公升。體積這麼小,要把電腦零組件全塞進去,它是用了什麼處理器,好不好拆裝,效能表現又如何。這次,就讓我們來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! 浩鑫(Shuttle)所推出的XPC (Cube)系列,可說是最早樹立迷你桌上型電腦/準系統的始祖,以小巧的方形外型設計,獲得不少業界與用戶的青睞。XPC barebone (準系統)配備主機外殼、超迷你主機板、電源供應器,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搭配標準的桌上型處理器、顯示卡與記憶體模組,成為兼顧體積小巧,又具備擴充性的迷你電腦主機,並在市場上獲得不錯口碑,成為第一個商業化成功的迷你桌機規格之一。 為擴充產品線,浩鑫推出了不少產品線,諸如XPC slim (迷你桌機)、XPC AIO (一體成型機)、商用的具備生物辨識系統的工業電腦,以及相關配件等產品。不過,都沒有這次所要介紹的產品線還來得吸睛,那就是XPC nano (超迷你桌機)系列。 這款XPC nano系列的超迷你主機/準系統,首發的第一款準系統產品型號為NC01U,採用自家Shuttle 0.57L標準,體積非常小,大約跟一部外接式DVD燒錄機的面積相當,只有0.5公升的大小,重量僅有360g,非常輕巧好攜帶,將再次挑戰業界最小PC的記錄。以下先來看看PCDIY!的獨家開箱文吧! 先來看看XPC nano NC01U的主機外觀,採用塑膠材質。其上方採用鏡面烤漆處理,有光滑的表面,中間有浩鑫的xpc Logo,令人吸睛。在主機底部,有產品貼紙、序號貼、VESA支架固定孔。關於這個VESA Mount懸掛標準,是可以懸掛在支援的顯示器後面,讓主機直接與顯示器成為一體,保持辦公室桌面空間的清靜!另外還有四個腳墊,其中兩個腳墊是可以拆下來的,右邊有個貼紙撕開之後,是一個擴充介面,是預留來連接其他浩鑫推出的周邊模組。 再來看看主機四周的樣子吧!在主機前側,有開關鈕,兩組USB 3.0埠、一組SD讀卡機。主機後側,有電源插孔、視訊輸出孔(miniDP、HDMI,可輸出兩個螢幕)、RJ45 Gigabit乙太網路孔、兩組USB 2.0埠、耳機輸出/麥克風輸入二合一孔。在主機左側,有散熱孔,以及令人懷念的RS232 (Com) Port,能支援早期的條碼掃描機,以及Terminal遠端控制專用。在主機右側,就只有散熱孔,以及固定鎖孔。 在內裝部份,XPC nano NC01U迷你主機,配備了Intel Celeron 3205U處理器(另有i3 5005U、i5 5200U、i7 5500U等選擇),並預留了兩組DDR3L SO-DIMM記憶體插槽,可支援DDR3L 1333/1600低電壓版的處理器,並啟用雙通道模式運作。主機裡面提供了一組2.5吋的SATA 6Gbps硬碟槽,可以安裝7mm Slim型的HDD或SSD,另有M.2 (2242)插槽,可插小型M.2 SSD來加速開機。 其他部份,內建Intel I218-LM Gigabit乙太有線網路,以及Realtek 8821AE Wi-Fi 802.11ac與藍牙無線網路。透過其Intel HD Graphics顯示功能,以及mini-DP和HDMI視訊輸出埠,能夠同時輸出至兩個螢幕,適合在需要多螢幕的環境。例如數位看板、辦公室、簡易型用戶端電腦、家庭劇院電腦等方面的應用。 在硬體組裝過程,只要注意如上圖中所標示各配件的相關位置,即可輕鬆組裝完成。開機後,接下來就是安裝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,此時可以外接USB光碟機來透過作業系統光碟來安裝(可支援Windows 7/8/8.1/10或Linux等作業系統),或是透過一些OS轉換工具(如Rufus)來將作業系統的ISO檔案轉換成USB隨身碟格式來以USB安裝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安裝的作業系統本身不支援USB 3.0的XHCI架構 (例如Windows 7或早期的Linux版本),安裝時就必須將USB隨身碟改插到主機後側的USB 2.0埠,才能順利安裝完成。 至於隨附的驅動程式光碟,只要插入USB光碟機之後,即可安裝完成。若是安裝Windows 10,則所有驅動程式都能順利抓到,不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式光碟。 以下就來測試一下這台XPC nano NC01U的效能吧!先來看看這次的測試配備: 主機:Shuttle XPC nano NC01U 處理器:Intel 第五代雙核心Celeron 3205U @ 1.5GHz (2MB L2 Cache,Broadwell-U晶片架構) 顯示卡:處理器內建之第八代Intel HD Graphics 繪圖核心 網路卡:內建之Intel I218-LM Gigabit乙太有線網路 無線網路:Realtek 8821AE Wi-Fi 802.11ac與藍牙無線網路 迷你PCI-e卡 變壓器:隨附之65W變壓器 記憶體:crucial CT51264BF160BJ.C8FER DDR3L 1600 8GB (4GB×2) 系統碟:crucial BX100 250GB SSD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效能測試結果,請參考以下圖表。 綜合上述的效能測試可知,由於系統配置的是Celeron 3205U 1.50GHz處理器,因此效能當然不比i3/i5/i7的等級。不過在耗電量測試中,以執行3DMark這類重量級3D繪圖效能的測試軟體來測試其最大耗電量,大約在50W左右。可說是非常省電的桌機。因此,該桌機的主要應用在於家裡或辦公環境,可當做文書機、上網機、簡易遊戲機、家庭劇院主機等等。或是需要長時間運作的商用環境(如當作數位看板、POS機等等),或朝向工業電腦的方向來使用。若有需要更快版本,浩鑫表示將盡快推出i3/i5/i7的機種,而且未來會推出相關的擴充模組,例如獨立顯示卡模組,以便與XPC nano疊起來,並連接到其底部的擴充槽,成為電競主機,以供重視3D繪圖效能的玩家選購。 廠商名稱:shuttle -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8792-6168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專題報導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
-
LAN Party輕巧帶著走,微星MSI Nightblade MI電競主機開箱評測
史上最強的迷你電競桌機來了!這次,微星帶來了全新的MSI Nightblade MI,要讓遊戲玩家體驗超強的戰鬥力! 微星Gaming(電競)系列產品,以紅色的主題顏色,來主攻遊戲市場。目前微星的GAMING系列產品線,除了主機板、顯示卡、筆電、AIO(一體成型電腦)之外,還有桌上型電腦。這次微星所推出的迷你電競桌機-Nightblade MI,同樣主打電競功能,具有10公升的嬌小身軀,即使帶到LanParty會場也很方便。主機前面板有Gaming G Series的龍形圖騰,在機身右上角有個開關、其下方有可充電的USB 3.0埠,與耳麥插孔,以方便電競玩家隨時插上耳麥上場。 配備方面頗講究,其內部的主機板採用微星第四代軍規認證料件,搭載正規Intel Core i5-4460S處理器,以及正規桌機版的NVIDIA GeForce GTX 960 2GB顯示卡,擁有與桌機相同效能,但其散熱設計與靜音風扇非常安靜,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。內建Windows 10,可執行未來的DirectX 12遊戲。在音效方面,提供7.1聲道音頻,搭配Audio Boost 技術,能享受到更優越的聽覺饗宴。隨附的MSI Gaming Center工具提供電腦各種系統設定、XSplit Gamecaster可提供遊戲線上實況直播。 在主機內部,空間雖然小巧,但擴充能力絲毫不輸給桌機。包含可容納29cm的中高階顯示卡,可以裝到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的顯示卡。在主機的上方,還提供了1組2.5吋磁碟槽(可以用來安裝硬碟機或SSD)和2組3.5吋磁碟槽(其中1組已佔用),能夠擴充成RAID磁碟陣列來加速系統存取。主機內部的所有排線都已固定好,在主機板部份有預留1組DIMM插槽,可以再插一條8GB DDR3來擴充至16GB。若有必要的話,也可以將CPU插槽的Core i5-4460S換掉,升級成更高檔的CPU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其內建的350W (80 PLUS銅牌認證)電源供應器,是否能應付這些元件的耗電量。 在效能測試部份,由於系統配置的是一般的硬碟,而非SSD,因此開機速度無法與SSD相比,但由於配置1TB的大容量,因此可以塞入不少遊戲。以CrystalDiskMark檢測硬碟存取效能,循序讀寫分別為191MB/s、181MB/s。而PCMark、3DMark等成績都還不錯。至於遊戲方面,以2K (2560x1440)解析度執行GTA V遊戲,皆有45~55FPS的高水準表現。平常GPU溫度大約44°C,透過FurMark燒機20分鐘後,溫度達80°C。耗電量部份,平常Windows 10桌面模式僅耗32W,執行重量級遊戲時,只飆升到170W。以下是各種測試結果。 在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中,可發現MSI Nightblade MI的效能相當不錯。可說是既可玩遊戲、又可省電的迷你電競桌機。有鑑於3C產品迷你化,當遊戲機都可以擁有那麼輕巧的體積與外型,為什麼PC就一定要做得那麼大呢?微星的Nightblade MI打破的這個束縛。賦予玩家輕巧體積、時尚外型,高效省電、安靜無聲、擴充能力等需求,讓玩家不必侷限於需要買超大型電競機殼,然後很費力地扛到LAN Party會場。整體而言,MSI Nightblade MI適合喜歡輕巧主機,又能玩重量級遊戲的玩家選購。 廠商名稱:MSI -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3234-5599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專題報導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
-
華擎ASRock Z170 Extreme 7+實測開箱,玩家級主機板中的頂尖之作!
針對Z170晶片組,ASRock推出專門針對超頻玩家的Z170 OC Formula以及針對主流市場的Extreme系列產品,包含Z170 Extreme 7+、Extreme 6、Extreme 4,以及入門市場的Z170 Pro 4與Z170M Pro 4、Z170M Pro4S,針對電競市場則推出Fatal1ty Z170 Gaming K6與Fatal1ty Z170 Gaming K4,Fatal1ty Z170 Gaming-ITX/ac,這次送測的則是Z170 Extreme 7+,是Extreme系列中最高階的產品。 華擎ASRock Z170 Extreme 7+主機板,具備12相位電源設計,並使用了820uF與100uF Nichicon 12K聚合物電容的混合式設計以及60A高效電感,可以提供CPU更純淨、更高效率、反應更快速的電源。記憶體部分支援4個DDR4記憶體,採用新一代的合金電感,可支援DDR4-3600+超頻。電路板採用高密度玻璃纖維材質與黑銅色消光黑設計,Z170晶片組、供電模組、後置IO與音效區域都有覆蓋散熱片,不僅可以幫助散熱也可以保護元件。 頂級Z170主機板當然擁有高檔規格,4個PCIe 3.0 x16插槽,最多支援NVIDIA 4顯示卡SLI或AMD 三顯卡CrossFire串連運作。擁有三個Ultra M.2插槽,取用PCIe 3.0 x4頻寬,可搭配M.2 SSD使用。最上方的Ultra M.2插槽旁邊還有一個Mini PCIe插槽,可以安裝mini PCIe介面卡,例如無線網路卡。內建3個SATA Express插槽,兩個在主機板側邊,另一個則是在主機板的右下角,SATA插槽則最多有10個可以使用。網路介面提供兩個Intel Gigabit LAN,後置IO提供一個USB 3.1 Type A與一個USB 3.1Type C連接埠,透過附贈的USB 3.1前置檔板,還可以把主機板上的一個SATA Express插槽,轉接為一個USB 3.1 Type A與一個USB 3.1Type C連接埠,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開賣SATA Express的儲存設備,因此利用這樣的配件,可以讓用戶多出兩組USB 3.1連接埠,實用性更棒。 Z170 Extreme 7+的UEFI BIOS畫面具備直覺與操作簡便的圖形化設計,預設是進入EZ Mode介面,透過圖形化介面可以清楚判別目前主機板上所安裝的零組件。BIOS提供多組OC設定檔,而且支援網路更新與從網路下載驅動程式。進入BIOS的Advanced Mode則可以手動調整更多設定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6700K @ 4.0 GHz/4.2GHz (Turbo) 主機板:ASRock Z170 Extreme 7+ (BIOS:P1.70,08/28/2015) 記憶體:Micron Crucial DDR4-2133 @ 2133 32GB (8GB×4)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SSD:OCZ Vector 150 240GB(系統) 電源供應器:ENERMAX Platimax 1350W ASRock也提供了許多可在Windows使用的工具程式,其中最先建議安裝的就是「Live Update & APP Shop」,安裝之後可以自動上網下載最新驅動程式與工具程式並進行安裝,另外也提供了幾個免費的線上遊戲下載連接,可以直接點選下載。其他好用的工具程式還有可以調教風扇轉速,系統效能與省電的A-Tuning;快速載入BIOS超頻預設值的OCDNA;重新開機就能自動進入BIOS的Restart to UEFI;可將隨身碟當作開機工具的USB Key;網路連線最佳化程式Xfast LAN;記憶體最佳化工具Xfast RAM;儲存裝置監控軟體Disk Health Report;電源/LED燈開關程式:Good Night LED;網路連線管理軟體OMG;SATA模式切換程式:Rapid SATA Switch等。就提供的功能與規格來說,市價8990元的ASRock Z170 Extreme 7+的C/P值相當不錯,如果想要升級到Skylake平台,可以列入選購參考。 廠商名稱:ASRock -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2896-5588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主機板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】:
-
Nikon COOLPIX AW130防水相機實測開箱,海島度假首選!
遠離即將到來的冬天,到海島國家好好享受一下珍貴的陽光,在水裡泡到皮都皺了皮都黑了才是正經事。不過玩歸玩,開心的時刻怎能不記錄下來跟朋友分享呢?雖然現在很多手機都標榜防水拍照也不錯,但往往鏡頭都不能變焦,單手也無法操作,防水的性能老實說也還真是讓人不敢放心帶著水裡來浪裡去的。反正防潮箱空著也是空著,還是物色一台防水相機才是王道阿!(其實只是敗家欲作祟~)。 廢話不多說,什麼出門踢到箱子還是送子觀音的爛梗咱們就路過錯過跳過,直接來看看這次帶了什麼新鮮貨-Nikon COOLPIX AW130!說真的,雖然3C控的心頭肉總是規格規格,不過偶爾還是要有一點衝動,要有愛才買得心甘情願啊!Nikon COOLPIX AW130的外觀還真是對了我的胃,濃濃的Metal風搭配上有著橘藍黃黑跟迷彩的多色烤漆,拿在手上沉甸甸的,整個就是滿足啊!不過高調的基因無法低調妥協,這次還是選了我最愛的橘色,海裡的魚兒們,就多看我一眼吧! 衝動完了,還是要來看一下規格啦~Nikon COOLPIX AW130到這代也是AW系列的第四代了,規格上鏡頭也都來到了主流的廣角等校24mm起跳、f2.8的水準,五倍的光學變焦可以到等校120mm,光圈則會縮到f4.9的大小。不算特別突出,但也絕不落人後。感光元件的話,則是1605萬畫素、1/2.3吋的背照式CMOS元件-雖然真心希望哪天能推出個一寸感光元件的防水相機,不過可能要等下次外星人來傳授外星科技才能圓夢惹(遠目~)。至於耐候能力,AW130同樣具備2.1公尺的耐衝擊、低溫-10°C的環境下作業與IP6X防塵等級,內建高度、氣壓及深度計等。But~人生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啊!AW130這次一舉將防水的能力,從原本的18公尺,大幅進化到30公尺,這也是讓我義無反顧跳坑的誘因之一阿~ (是說本人根本潛不到那種深度) !另外,在AW130上首度出現的實體握柄、配置三吋高達92.1萬點的OLED螢幕,更加提升了不少水中拍攝的穩定與辨識度。 有了親愛的相機,當然要帶他去去走走泡個清涼阿!二話不說立馬驅車前往南台灣,那裏有著清澈的海水跟我最愛的比基尼辣妹(誤)喔不是,是我最愛的蟹老闆跟派大星們,我這就來見你了不是嘛~! 在水中拍攝時,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了,因為人在水中無法穩定身體,會隨著海浪擾動,這時防手震就相當重要,Nikon COOLPIX AW130的防手震效果相當顯著,可以拍攝出穩定畫面的機率相當高;另外就是在海水中色溫總是透著一股說不出來藍藍綠綠,非常難去校正,不過內建的水中拍攝模式可以相當適切的還原正常的顏色,加上相機會自動去提高快門的速度,對於捕捉海中快速游動的魚兒蝦蟹們的畫面,有相當大的幫助。不過在按鍵的阻尼調整上,AW130似乎顯得太緊迫了些,不管是快門還是設定調整的按鍵,總是必須稍微使勁才有反應,不曉得是否是為了獲取更佳的防水能力而必須得做的設計;而按鍵的距離太近,手大的男生稍微用力的話,偶爾也會有誤觸的情況發生。不過,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那我還是寧願擁抱有30公分的鄉民,喔不,是有30公尺防水能耐的強大性能,包容一下這個小小不便囉~ 在這個什麼都要打卡的時代,拍了什麼不得了的會讓人羨慕到口水直流捶心肝的照片,一定要PO出來給眾家兄弟姊妹聞香啊!Nikon COOLPIX AW130內建WIFI與NFC功能,讓你拍下什麼都能立馬上傳。只要在手機端安裝好Nikon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,就能很輕鬆地透過AW130旁的快捷鍵,把相片傳到手機,再把照片分享到任何你想分享的平台,真的超方便der~ 雖然現在數位相機的發展一日千里,大家都在比誰的高感光雜訊多少,誰的畫素又多高對焦多快,不過防水的特異功能,卻是另闢蹊徑,讓人們能記錄下更多看見世界的視野。Nikon COOLPIX AW130優異的耐候性能,不管是拿來潛水時拍攝水下生物的姿態,還是跟一群好友去划獨木舟、跳水、踏浪的生活記錄,都是順手捻來無後顧之憂的好夥伴。 產品名稱:Nikon COOLPIX AW130 產品網址: 原廠臉書: 這次,我們實測開箱了Nikon COOLPIX AW130防水相機之後,發現不但簡單好操作,而且具備完整的防水能力,且拍攝出來的照片也有不錯的水準。整體來說,是海島度假首選。 廠商名稱:Nikon Corporation 廠商網址: 代理商名稱:國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:02-2778-9966 代理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數位3C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
-
展現電競魂!超迷你ROG認證機殼,聯力LIAN LI PC-Q17開箱首裝!
華碩玩家共和國ROG,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,來看看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,合作的最新代表作LIAN LI PC-Q17吧。 市售機殼百百款,在當今越來越夯的電競潮流之下,電腦機殼廠商紛紛推出不少酷炫的機殼造型,以獲得電腦與電競玩家的青睞。不過,由於ATX大型機殼的款式極多,在小型化電腦趨勢越來越流行之下,不少主機板廠商相繼推出mini-ITX的電競級主機板之後,使用ATX機殼來安裝迷你主機板就便顯得有點不搭嘎,因此各機殼廠商紛紛推出迷你化的電競機殼,能讓玩家安裝mini-ITX的主機板,這類迷你機殼,不只體積比一般ATX還小,但效能與馬力卻不輸給一般ATX的等級,讓玩家即使放在桌上所佔用的空間特別小,或者帶去LAN Party時,也不用大費周章的花費太大力氣來搬運。 這次聯力(Lian Li)所推出的全新鋁製的PC-Q17機殼,就是一款Mini-ITX機殼,不同於其他廠商部份,在於是第一款有華碩的ROG Logo,並標有ROG Certified,表示這款機殼是通過華碩ROG認證的機殼。PC-Q17在外型設計上,仍舊保有近年來主打的精品機殼設計元素,像是輕薄與小型化、大面積的玻璃側板,以及前置的電源供應器。 聯力PC-Q17機殼的外觀,最值得注意的地方,在於其機殼左方有明顯的ROG Logo,搭配前面板做成了梯形狀,看起來更搶眼。上方的散熱孔處,除了有原廠預設配置的14cm超大可拆式靜音散熱風扇之外,其頂蓋採用可拆卸式設計,可以加裝水冷套件來升級。除了上方蓋子可以免螺絲直接開啟,前方面板、左右側的面板都是可以直接用手扳開,不需要螺絲,給予最大的組裝方便性。 聯力LIAN LI PC-Q17機殼,它的散熱設計,有別於傳統,採用了前後方與下方進氣,上方出氣的散熱架構,它應用了煙囪效應自然散熱原理,不僅電源供應器轉90度安裝方式,整個直接把熱氣往上排,讓機殼的空氣對流,以及散熱達到最好的表現! 一般認為小型化機殼,就一定要搭配筆電專用的規格才行,但PC-Q17卻打破這個迷思。除了前置面板內有個可以安裝薄型吸入式光碟機的地方,其餘的電腦零組件,都可以使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規格。例如硬碟、電源供應器、顯示卡等等。 PC-Q17在硬碟機的擺放設計也頗具巧思,透過其隨附的螺絲與固定軟墊片,以螺絲鎖在3.5吋硬碟、2.5吋硬碟或SSD的底部,然後以軟墊片溝槽卡住的方式,將硬碟們固定在底部(兩顆標準3.5硬碟或2.5吋硬碟)、電源供應器外殼(兩顆標準2.5吋硬碟)或前方面板的外露空間處(原本有配置能夠安裝吸入式光碟機的固定槽,只要拆下之後,就可以安裝5.25吋裝置,或一顆標準3.5硬碟,或2.5吋硬碟)。因此機殼雖小,還可以裝共5部2.5吋硬碟/SSD或3部3.5吋硬碟+2部2.5吋硬碟,提供最大的安裝自由度。 在ROG Logo那個直立的空間內,是放置電源供應器(PSU)的地方,提供15cm的高度來安裝PSU,建議裝一體式PSU,至於半模組、全模組則要先確認好PSU的高度是否可以容納模組接頭與排線,然後再塞進這個空間內。其底部的小小空間還可塞入多餘的排線,並在各必要的地方,留有空間可以將排線拉出去,以便連接到主機板、硬碟,與顯示卡等零組件。而前置面板I/O連接埠的各排線,也可以連接至主機板的相對應位置,以便發揮USB 3.1、音效接孔與電源開關等功能。 這款機殼雖說非常迷你,但卻可以容納一張27cm長的顯示卡,佔用雙槽也OK,因此只要是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或AMD RADEON FURY X、Nano等級的顯示卡,都可以塞入這個小小的空間內,讓遊戲效能與畫質不打折。只是由於空間的關係,如安裝需要佔用雙槽的顯示卡,其機殼底部就無法安裝3.5吋的大硬碟(會卡到),若安裝2.5吋的硬碟機,則是OK的。 燈效部份,除了主機板、顯示卡、記憶體模組之外,此機殼還隨附兩條LED String (LED燈條),可以黏貼在機殼內部的任意處,讓玩家點綴自己的機殼。 為感受市面上第一款ROG Certified之迷你電競機殼的魅力,PCDIY!為您獨家搶先取得這個完全能夠展現電競魂的超迷你機殼!接下來,就讓我們透過實際裝機,來深入了解這款機殼的設計巧思與獨特之處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5-6600K @ 3.5 GHz/3.9GHz (Turbo) 主機板:ASUS Z170I PRO GAMING (mini-ITX) 記憶體:AVEXIR CORE DDR4-2133 @ 2133 16GB (8GB×2) 顯示卡:ASUS GTX670-DCMOC-2GD5 2GB GDDR5 SSD:PLEXTOR P6V 240GB(系統) HDD:SEAGATE Barracula Green 2TB(資料) 電源供應器:ZUMAX Z3B-500-JP 500W ●產品型號:PC-Q17 WX ●機殼樣式:小型機殼 ●機殼尺寸:(W) 201mm x (H) 276mm x (D) 407mm ●可選顏色:黑色 ●面板材質:鋁合金 ●側板:鋁合金 ●機身材質:鋁合金 ●機身重量:2.7kg ●外露5.25吋空間:1 Slim ODD (Slot-In)或3.5" HDD x1或2.5" HDD x1 ●外露3.5吋空間:無 ●硬碟/SSD空間:3.5" HDD x3、2.5" HDD x5 ●擴充卡:2 ●適用主機板:Mini-ITX ●系統風扇(Rear):80mm x2(選配) ●系統風扇(Top):140mm x1,亦可選配120mm x1 ●系統風扇(Base): 120mm x2(選配) ●前置面板I/O埠:USB 3.0 x 2,HD Audio ●適用PSU:ATX /SFX ●安裝空間:顯示卡長度:270mm,CPU散熱風扇高度:140mm,PSU高度:150mm 更多產品資訊,請參考: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,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,這次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,兩者擦出的火花,天使的臉龐,魔鬼的身材,自然就會有妖獸級的身價。目前,這款機殼已經在全台銷售,不過價格很硬,店家報價:5,500元! 這次,我們實際開箱組裝了聯力LIAN LI PC-Q17,這款機殼,無疑的是個小型電腦豪宅之作。擁有自己的私人花園別墅、無敵景觀豪宅是現代大多數人的夢想,最好是獨棟別墅,採用鋼骨制震,還要進口建材,透明雙電梯可達各樓層,水龍頭打開有天然溫泉,搭配大型按摩浴缸,廚房要用進口廚具,臥房要有席夢思名床,客廳要有110吋巨型液晶電視,而且別墅門口前面要有大花園,後面要有大公園,旁邊還要有游泳池,最好側面還有無敵海景,再配備個雙車位、四車位,那麼很肯定的這就一定是間讓人夢寐以求的豪宅了。電腦豪宅,由於擁有一定的保值性,加上每天都要使用它,投資相當值得,以這次的這款聯力LIAN LI PC-Q17來說,不但是Made In Taiwan,而且是機殼之王聯力工業,與主機板之王華碩電腦,兩者努力合作的工藝結晶,還打上了ROG認證,這筆投資爽度絕對足夠!可以說,電腦豪宅,值得投資呀! 廠商名稱: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., Ltd. 廠商電話:02-2451-3000 廠商地址: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-1號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ase / Power / 機殼 / 電源供應器 / 電競機殼電源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 Cooler / 空冷 / 水冷 /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/ 風扇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/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/ GPU 繪圖晶片 /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/ 顯示卡支撐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Monitor / 顯示器 / 電競螢幕 / 投影機 / 電視機 / 螢幕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八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賣場情報】:
-
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速寫開箱,玩家級旗艦顯示卡報到!
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顯示卡,為該系列旗艦版本。外包裝以厚實體積與超重(3.49kg)的整體包裝,搭配金色的主題來吸引重量級玩家的目光。顯示卡長度達33公分,重量達1365g,以微星第四代軍規料件設計,通過MIL-STD-810G的認證,並搭載16相供電設計,能確保電腦在嚴苛的運算環境下運行,也能擁有最佳穩定性與品質。在顯示卡正面採用TriFrozr三組智慧風扇,可依不同溫度設定來調整轉速,上面還有OC字樣,表示這張卡是為超頻而生,不僅時脈設定較高,還提供雙BIOS(正常/超頻)運作模式,以及三用電錶的量測點以方便量測GPU/Mem的電壓。此外還附LN2液態氮超頻專用散熱片,讓極限玩家超頻無極限。 其上方的LIGHTNING LED燈,可透過Mystic Light軟體來設定各種顏色與模式,其隨附的AfterBurner超頻工具亦可自行調整各種場景下的運作時脈。 顯示卡名稱: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 GPU: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Base Clock:1203MHz Boost Clock:1304MHz 記憶體規格:6GB / 384-bit GDDR5 PCIe電源:8pin+8pin+6pin 長度/高度:33mm/15mm PCI插槽占用:2-Slot 建議PSU瓦數:600W 效能上,3DMark與遊戲測試的表現都相當傑出。即使遊戲在4K解析度下將畫面特效全開,也能維持至少60FPS。耗電量比一般顯示卡還高,以FurMark燒機測試時,整機平台待機耗電約88W,GPU溫度48℃,當全速燒機20分鐘後,耗電提升為最高352W,GPU溫度達70℃。由於三風扇與散熱設計不差,因此全速運作時,溫度比NVIDIA公版的84℃還低,表示這張顯示卡的散熱效果非常不錯,且噪音量又低,是專業遊戲玩家與超頻玩家的最佳優選。 廠商名稱:MSI -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3234-5599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顯示器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主機板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機殼/電源供應器/散熱器】:
-
T.C.STAR KIT9907速寫開箱,超值電競耳機鍵盤滑鼠組!
想要擁有鍵盤、滑鼠、耳麥「一次購足」的快感嗎?雙全電子推出的耳機鍵盤滑鼠組合包T.C.STAR KIT9907,共有藍與紅兩種配色,裡面總共有鍵盤、滑鼠、耳麥等周邊設備,三個願望一次滿足。全產品皆採用防拉扯編織線材,可防止不慎拉斷,且採用相同主題配色,突顯與眾不同的風格。 有線鍵盤(TCK675)採用USB介面的全104鍵配置,配色以黑色為主色,搭配WSAD、↑↓←→、空白鍵為藍或紅色的玩家專用顏色辨識設計,兩側還有共10鍵的多媒體按鍵,影音控制更加方便。該薄膜式鍵盤採用高彈跳矽膠設計,可承受500萬次點擊,並具防潑灑設計,可減少不慎潑灑而造成鍵盤本體的傷害。 有線滑鼠(TCN192)部份,具備6鍵設計,以右手玩家為主,採光學精準定位,不飄移不遲滯,搭配「歐姆龍」微動的滑鼠主按鈕,以超防滑的3D滾輪設計,讓玩家就算手汗也能精準控制,可承受300萬次點擊。在大拇指部份配有前後頁按鈕,全黑的類膚漆,搭配滑鼠的背光全部都以呼吸燈明滅的方式呈現出來,別具特色。DPI切換鈕提供800/1200/1600/2400四段變速,以符合不同的操作需求。滑鼠底部的三點鐵氟龍腳貼,具備低摩擦係數,讓滑鼠移動更加流暢。 有線耳麥(TCE9020)部份,頭帶上採用包覆式軟墊,搭配高彈性海綿耳罩,即使長時間配戴也能維持舒適感。其5.0mm大單體喇叭,音效震撼力十足,讓玩家有如身歷其境的聽覺感受。麥克風部份採用可收納設計,其高感度麥克風,讓收音百分百不失真。此外還有音量調節鈕與麥克風開關,方便玩家隨時能做調整,不須動到電腦的設定。 產品型號:KIT9907BU(藍)、KIT9907RD(紅) 鍵盤規格:104+10鍵、薄膜式、玩家顏色辨識、防潑灑設計 滑鼠規格:800~2400 DPI可切換、6鍵、光學,背光呼吸燈 耳麥規格:5.0mm大單體喇叭、耳罩式、音量調節鈕、麥克風開關 產品重量:134g(滑鼠)、278g(耳麥)、528g(鍵盤) 官方保固:1年(上官網註冊再加1年) 整體來搓, 雙全電子的T.C.STAR的T.C.STAR KIT9907超值電競耳機鍵盤滑鼠組!,以同一主題配色,加上滑鼠有呼吸燈特效,以及防潑水設計,加上非常平價的價位,提供電競玩家超值的選擇。 廠商名稱:T.C.STAR - 雙全電子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2698-1965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電競部品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電競椅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直播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電腦周邊】:
-
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,Mac專用行動硬碟中的超級跑車!
2014年05月27日,威騰電子推出了一款針對Mac設計的劃時代外接硬碟WD My Passport Pro,採用了Thunderbolt介面,並引進了自帶線設計,且不需要額外的電源,共銷售有總容量為2TB(1TB x2)與4TB(2TB x2)版本。這是一款雙硬碟設計的行動硬碟,提供了磁碟陣列的容錯與加速功能,出廠時預設為RAID 0模式,也可以透過Mac軟體WD Drive Utilites,來更改為RAID 1模式。值得注意的,這是一款用料、設計極為講究的外接硬碟,有別於一般塑料外殼的設計,機身採用了堅固的鍍鋁外殼,提供了更加堅固的保護,具備比較好的耐用度。整體來說,WD My Passport Pro是款相當不錯的外接硬碟。 WD My Passport Pro外接硬碟,為雙硬碟設計,標準為RAID 0模式,共推出2TB版本(WDBRMP0020DBK),尺寸為143.4mm x 88.5mm x 28.7mm,以及4TB版本(WDBRNB0040DBK),尺寸為143.4mm x 88.5mm x 44.2mm,除了採用較為堅固的鍍鋁外殼,支援RAID 0 & RAID 1 & JBOD模式,預設為RAID 0模式,2TB版本最高存取速度可達233MB/Sec,4TB版本最高存取速度可達230MB/Sec,內部採用的SATA 3.0控制器為ASMedia ASM1061R,這是一顆PCIe to SATA Bridge,本身提供2-Port的SATA 6Gb/s介面,最後一個英文R,代表具備硬體RAID,ASMedia提供了RAID 0、RIAD 1與SPAN的磁碟陣列模式,WD則提供了RAID 0、RAID 1與JBOD模式。WD My Passport Pro使用了風扇來進行散熱,但運轉的時候噪音很低,但可要特別注意,這是針對Mac平台所設計,預設為Format成HFS+格式,雖也可安裝於PC平台,不過,軟體只有Mac版,WD Drive Utilites並沒有提供PC版,也因此,若在PC模式下,無法做RAID設定。採用的Thunderbolt介面,是標準的Thunderbolt 1.0,提供了10Gbps傳輸能力,且為自帶線設計,長度約為40CM,至於電力的話,則是直接吃Thunderbolt電源,不需要額外電源。WD My Passport Pro 2TB,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299.99元(折合台幣9845元),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9,990元,WD My Passport Pro 4TB,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429.99元(折合台幣14,110元),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13,490元。 這邊,我們拿到了一顆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,4TB版本型號為(WDBRNB0040DBK),裡面有2顆2.5吋2TB硬碟機,是屬於頂規大容量版本。 使用Mac的話,則可以安裝WD Drive Utilites軟體,就可以進行安裝設定。目前WD Drive Utilites,並沒有PC版本,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,簡單來說,這是一款針對Mac特製的外接硬碟,即便PC也有Thunderbolt,但少了軟體的支援,就無法使用完整的功能。 這邊,使用了PC版本的CrystalDiskInfo,來進行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的磁碟檢測。 這邊,有幾個很重要的地方,要做特別的說明。首先,Mac模式底下,使用上是沒有問題的,可以正常運行RAID 0、RAID 1與JBOD模式。不過,PC模式底下,就真的有問題了,小編這裡無論怎麼設定,預設的HFS+J分割區格式,是無法在PC上面使用的,必須把預設RAID 0的分割區移除,這時候,會發現裡面變成有2個分割區,由於沒有PC版本的WD Drive Utilites,因此無法進行硬體的RAID設定,使用上除非透過Windows內建的軟體RAID,否則無法在PC模式下正常驅動RAID 0、RAID 1模式。 WD My Passport Pro,市場上共銷售有總容量為2TB(1TB x2)與4TB(2TB x2)版本,由於鎖定的是Mac用戶,加上又是提供了超高速的Thunderbolt介面,因為,高貴的身價,自然反應在市場價格上面。WD My Passport Pro 2TB,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299.99元(折合台幣9845元),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9,990元,WD My Passport Pro 4TB,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429.99元(折合台幣14,110元),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13,490元。 這次,將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,實測開箱過後,可以發現,它的效能真的非常勇猛,只可惜用的是Thunderbolt,不管是Mac或PC,要很高檔的機種,才會內建Thunderbolt,即便是主機板內建,也都是頂級貨才有的配備,然而,目前Thunderbolt發展到3.0,速度已經上到了40Gbs,不過,以WD My Passport Pro內建的Thunderbolt 1.0,10Gbps也相當夠用了。只不過,高檔的規格,自然身價不俗,打算要購買的玩家,口袋可要夠深才行。當然,以WD My Passport Pro 2TB外接硬碟,官方提出存取速度最快233MB/Sec,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,官方提出存取速度最快230MB/Sec,這樣超強的效能來說,無疑的,這是Mac專用行動硬碟中的超級跑車呀! 廠商名稱:WD - 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 廠商電話:0800-666-290 →更多的【PCDIY! External SSD &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& 機械硬碟 /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/ Memory Card 記憶卡 / Card Reader 讀卡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 / 機械硬碟 / 傳統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NAS / 網路儲存裝置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amera / 相機 鏡頭 / 攝影機 / 行車記錄器 / 穿戴式攝影機 / 腳架雲台 / 三軸穩定器 / 攝錄影器材】: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
- PHILIPS 276E8VJSB/96顯示器實機開箱,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!